Micro LED如何走出實驗室?
- 發布時間:2020-12-26
- 發布者: 本站
- 來源: 原創
- 閱讀量:
剛剛落幕的第八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(CITE 2020)上,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 LED依然穩居熱門話題,也是展商們推介的重點之一。
“Micro LED處于發展初期,通常而言建設發展初期空間巨大,無論是技術還是產業。”在CITE 2020同期舉行的“2020 Micro LED產業技術峰會”上,中國科學院院士&南昌大學教授江風益在發表演講時說到,現階段的技術發展,整合資源非常重要,單槍匹馬很難把技術和產業做好、做大。
同時江風益還指出,進入Micro LED有兩大瓶頸,一是紅光,二是巨量轉移。
首先在紅光方面,江風益介紹到,RGB中藍光用氮化鎵,綠光也是氮化鎵體系,紅光用的是磷化鎵。“Mini LED紅光尺寸小一點可以過得去,但進入Micro LED,目前的紅光就遇到了挑戰。”
磷化鎵效率低且材料比較脆,目前國際上的發展趨勢是用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做紅光。江風益表示,未來Micro LED的三基色用第三代半導體是發展趨勢,“希望業界高度重視第三代半導體在Micro LED領域的應用前景。”
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教授、學科帶頭人龔政對此表示認可。他認為,Micro LED在紅光上有很多工作要做。“Micro LED是脆性的材料,不像OLED可以彎折,加氮或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。”
不過,南方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劉召軍指出,基于第三代半導體的高性能氮化鎵Micro LED器件具有優良的光學特性和熱穩定性,但是要注意到如何實現氮化鎵紅光發光的問題。
據了解,目前包含三安光電、乾照光電、華燦光電等頭部LED芯片廠均已加大對第三代半導體的投資與布局,且在Micro LED上取得一定進展。
巨量轉移方面,與會嘉賓普遍認為,這是Micro LED實現產業化必須解決的問題,也是降低成本的關鍵。
據龔政介紹,目前巨量轉移有多種技術,如激光轉移、流體組裝,或者靜電組裝等等,但目前均不能完美解決效率和成本的矛盾。“判斷巨量轉移的技術具不具有先進性,首先要看是不是選擇性轉移,意味著想轉移的地方就抓取,不想轉移的地方就留在襯底上。這樣可以節約Micro LED的材料。”
江風益表示,Micro LED是很小的尺寸,且磷化鎵材料比較脆。而采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可以滿足巨量轉移的要求,因為可靠性好且足夠結實。
除紅光和巨量轉移外,作為面板廠和電視機廠代表的TCL華星和康佳在峰會上都強調了Micro LED發展進程中合作的重要性。
“Micro LED要成功,合作非常關鍵。”TCL工業研究院新型顯示技術部總監謝相偉表示,TCL華星與三安光電的合作,就是希望盡快實現Micro LED產業化。另外從技術層面看,謝相偉認為,顯示面板、LED芯片、設備制造、基礎材料、轉移技術等都要合作。
在同期舉行的“2020中國國際顯示產業大會主旨論壇”上,TCL實業控股CEO王成還提及,Micro LED是TCL整個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方向。
王成透露,TCL華星將與三安光電聯合完成巨量轉移和修復技術,預計2021年推出Micro LED手表,進入Micro LED商業化應用階段。隨著巨量轉移的速度和精度提高,預計Micro LED會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。
康佳集團顯示設計與工業設計中心總經理、高級工程師林偉瀚也表示,Micro LED行業是大家一起合作的行業。
作為終端,康佳希望有終端材料的突破和合作,包括背板的技術等。同時林偉瀚指出,“康佳去年投了300億做Micro LED產業,目標絕不僅僅是8K的屏,我們想做半導體產業相關的東西。”
康佳去年底與聯建光電達成了戰略合作,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致力于Mini /Micro LED大屏顯示產品研發、生產制造。而康佳自身也已發布Micro LED電視,并采購了相關設備推進Micro LED量產。
謝相偉表示,Micro LED正處于從實驗室邁向產品化階段,核心關鍵技術正在突破,并尋找解決方案。從應用、市場的角度,Micro LED有機會在穿戴、車載,超大尺寸顯示獲得應用,未來隨著成本的下降,將進一步提升Micro LED的市場滲透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