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藝興的《敦煌》:LED大場面話劇演出
- 發布時間:2024-12-16
- 發布者: 湖南創斯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- 來源: 湖南創斯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- 閱讀量:
我從沒想過,會在國家速滑館里看一場音樂話劇。
當我踏進那碩大的場館,眼前是超大的LED屏幕、精準的燈光,還有無數觀眾的聲浪如海嘯一般回蕩。此刻,我才意識到自己正置身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實驗。
體育館,這個本屬于運動與競技的場域,如今被調動成巨大的藝術容器。場地、燈光、人群、聲量融為一體,讓我重新理解了“形式大于內容”這句話——當形式足夠極致,它本身就成為內容。
張藝興的出現是個意外驚喜。他的歌聲、表演和粉絲的呼喊,將氣氛推向頂點。大手筆、大氣勢、大場面,一切竟與“敦煌”二字恰如其分地匹配起來。
敦煌,這個自帶千年厚重的名字,被這場演出以現代方式重新喚醒。跟隨常書鴻的足跡,我穿越時空回到1935年的巴黎,仿佛親眼目睹莫奈、梵高、德加、波伏瓦、杜拉斯、薩特的時代盛景。
然而,那些歐洲藝術先賢的輝煌,不過是為突顯敦煌之美的鋪墊。當畫面轉回沙漠與巖壁,我不自覺地肅然起敬,仿佛置身歷史深處,望向難以重現的壁畫風華。
最讓我震撼的是東方敘事的內核。當舞臺上呈現出“舍身飼虎”的橋段——摩訶薩陀為猛虎獻身的故事,我愣了好久。這種舍小愛為大愛的邏輯,在西方語境或許離奇,在東方敘事里卻稀松平常。
戊戌六君子、董存瑞,一個個為群體、為文化、為信念犧牲的形象,在我心中與敦煌守護者的形象漸漸重疊。那種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在演出中被具象化,讓我心底生出一種沉默的敬意。
回到家中,我在深夜翻開了《愿為敦煌燃此生:常書鴻自傳》。演出中短暫提及的常書鴻,此刻在書頁里變得真實而生動。
舞臺的宏大聲光似序章,引領我來到文字的靜謐中。書中,常書鴻的堅韌與執著令我明白,舞臺上呈現的精神并非虛構。那些為了敦煌事業傾盡一生的人,他們的信念如沙漠中穿越千年的清風,一直在拂動時代的塵埃。
當舞臺的回聲漸漸消散,書頁間的沉思卻愈發深刻。形式的震撼和內容的厚重在此交織。大場面先讓我為“敦煌”心生好奇與尊敬,深夜閱讀則讓我真正走近這份守護與傳承的靈魂。
我終于明白:這場史無前例的音樂話劇與深夜讀書的體驗,共同構建了我對敦煌的理解。一者大聲呼喊,一者靜靜敘述,卻指向同一片文化凈土。
這或許才是這場文化實驗的意義所在。在嘈雜時代里,用極致的形式捕捉你的眼球,再用深邃的文字沉淀于你的心底。于是,深夜燈下,我對敦煌的敬意,已不再只是一時震撼,而成了更持久的內在回響。